这是近几年来比较常见的一种文案类型,起因往往是一家产品或品牌,在其文案中直接带上对手或其他同类品牌的名称,并进行了明示或暗示的比较,被写上大名的品牌,自然开始以文案进行反击。于是,撕逼式文案就产生了。
但我们会发现,通常这些撕逼式文案还是比较温和、有度的,不会引发真正互伤式的大战。因为,品牌商之间进行文案撕逼,并不是说要弄个你死我活,非得分出个胜负了来,其最终目的往往只是想借此引起一个话题,参与者凑热闹博得关注,吸引大众的眼球,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双赢。
比如,前两年,Jeep推出的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辆Jeep”系列海报中。可以看到,海报上大大加粗地挂着3个品牌的名字,并以鸡汤式的双关文案将宝马、奔驰、大众全黑了一遍。3家品牌强势回应,并掀起了“山丘体”的文案撕逼大战,众多其他汽车品牌也纷纷加入到战局中。围观群众看得是不亦乐乎,而这场撕逼里所有参与的品牌都得到了一次大曝光,共赢的相当漂亮。
另外,也会有友商之间互帮互助,心心相惜,甚至组成CP:你提到我,我提到你;你@一下我,我回@你。在大众面前公然上演温情偶像剧。
比如,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,宝马中国在其官方微博上面发布了一张海报,撰文“最伟大的成就是与最伟大的对手并肩拼搏。今天,致最好的朋友!@梅赛德斯-奔驰”;而在分秒不差的时间里,奔驰也在官方微博挂出海报,撰文“最伟大的比赛是和最伟大的对手一起创造。今天,致最好的对手!@宝马中国”。
满满都是“基”情,一大波吃瓜群众火速赶来围观,文案、广告界也引起了轩然大波,大家尽情的调侃,并开始模仿,互相喊话,好不热闹。总之,这是一次极其成功的竞争对手间的文案互助。
文章写到这里就结束了。大家对文案的分类应该都有所了解了吧,我们在进行文案的创作过程中,一定要根据实际的使用场景、传播目的和产品/品牌特性选择最适合的文案类型,然后再去做创意和撰写。